10月的上海秋高气爽,黄浦江畔人头攒动,10月15日,2024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,作为世界田联金标赛事,本届比赛吸引了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.8万名选手参与,赛道沿途更是汇聚了数十万热情市民的加油助威,经过激烈角逐,肯尼亚选手基普图姆和切普科奇分别以2小时05分43秒和2小时18分22秒的成绩夺得男女组冠军,并双双刷新赛会纪录。
赛事规模再创新高,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
今年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延续了“奔跑的城市,活力的上海”主题,赛事规模较往年进一步扩大,除全程马拉松外,还设置了半程马拉松、10公里健康跑和5公里欢乐跑四个项目,以满足不同水平跑者的需求,值得一提的是,本届比赛的外籍选手比例达到15%,创下历史新高,其中包括多位世界顶级马拉松运动员,赛事组委会表示,这一变化体现了上海马拉松日益提升的国际影响力。
比赛于清晨7时30分在外滩金牛广场鸣枪开跑,上海市副市长、赛事组委会主任在开幕式上致辞,强调马拉松不仅是体育竞技,更是城市文化与市民精神的展示窗口,随着发令枪响,选手们如潮水般涌过起点,场面蔚为壮观。
肯尼亚选手表现抢眼,中国选手实现突破
男子组比赛中,肯尼亚名将基普图姆从起跑阶段便展现出强劲实力,始终保持在第一集团,30公里后,他凭借出色的节奏掌控能力逐渐拉开差距,最终以2小时05分43秒冲线,将原赛会纪录提高了近1分钟,赛后采访中,基普图姆难掩兴奋:“上海的赛道太棒了,观众的热情给了我巨大动力,这个成绩是对我刻苦训练的最好回报。”
女子组方面,同样来自肯尼亚的切普科奇在最后5公里上演精彩逆转,以2小时18分22秒夺冠,中国选手李芷萱以2小时24分11秒获得第四名,创造了个人在上海马拉松的最佳战绩,她在赛后表示:“虽然与领奖台失之交臂,但能在主场跑出这样的成绩,我已经非常满意,未来会继续努力,争取在国际赛场上取得更大突破。”
赛道设计彰显城市魅力,保障服务获选手点赞
本届赛事赛道延续了经典路线,选手们从外滩出发,途经南京东路、静安寺、徐汇滨江等上海地标,最终抵达浦东的东方体育中心,这条“一江两岸”的路线不仅展现了上海的历史文化与现代风貌,还因其平坦宽阔的特点被跑者誉为“亚洲最快赛道之一”。
为保障赛事顺利进行,组委会投入了超过5000名志愿者和2000名安保人员,沿途设置了25个补给站和8个医疗点,来自德国的业余跑者汉斯在完赛后称赞道:“补给非常充足,志愿者们的微笑让人印象深刻,这是我参加过组织最完善的马拉松之一。”
全民参与热潮涌动,跑步经济持续升温
上海马拉松的火爆也折射出中国路跑运动的蓬勃发展,据统计,今年赛事报名人数突破15万,中签率仅为25%,许多未能中签的跑者选择以志愿者或观众的身份参与其中,市民王先生带着全家人在赛道旁为选手加油:“虽然自己没跑,但看到这么多人坚持到底,特别受鼓舞,明年一定要报名试试!”
马拉松带动的“跑步经济”效应显著,比赛期间,上海各大酒店、餐饮和旅游景点的客流量同比上涨30%,运动装备销量增长近50%,某国际运动品牌负责人透露:“马拉松季的销售额能占到全年两成以上,我们专门为上海站推出了限定款跑鞋。”
科技赋能赛事,绿色理念深入人心
本届赛事还融入了多项科技创新,组委会首次启用5G+AI技术,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实现选手快速检录,并在直播中实时显示运动员的心率、配速等数据,为践行环保理念,所有补给站均采用可降解材料,完赛奖牌也由回收金属制成,这些举措获得了国际田联的高度评价。
随着最后一名选手在关门前冲过终点线,2024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画上圆满句号,赛事总监在闭幕式上表示:“我们将继续以高标准、国际化、人性化为目标,把上海马拉松打造成世界顶级赛事,让更多人感受到跑步的快乐和城市的温度。”
秋日的阳光洒在黄浦江上,选手们的汗水与笑容交织成最动人的画面,这场体育盛宴不仅展现了人类挑战极限的勇气,更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开放、包容、活力的上海。